主页 > 旅业群英荟 > 大家•说>正文

刘世锦:稳增长重在挖掘结构性潜能

分类:大家•说 0 2022-04-27 收藏 中国旅游研究院


4月23日,202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在京召开。本届年会以聚焦“旅游人才建设与青年人才培养”为主题,由中国旅游研究院主办、携程集团协办。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研究员做主题发言,题为“稳增长重在发掘结构性潜能”。以下为发言全文:


尊敬的胡部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这次会议是中国旅游科学年会,是旅游界学术共同体的盛会,有机会参会,与大家学习和交流。


刚才胡部长展望了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前景是光明的,特别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基本战略,我从中深受教育。借此机会谈谈怎么看目前的经济形势,这个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


我讲的题目是《稳增长重在发掘结构性潜能》,大的背景大家都清楚,受疫情的冲击已经将近三年时间,由于我们实行了正确的防疫政策,特别是中国经济内在增长动能和韧性,我们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面GDP增长速度平均达到5.1%,在全球范围之内名列前茅。还有一个数据,去年一年中国的GDP总量按照现价美元计算的话,从14.7万亿美元增长到17.7万亿美元,整整增长了3万亿美元,用现价美元计算增长了20%。这件事情在中国历史上没发生过,全世界历史上几乎也没有发生过。我们的成绩还是相当显著的。


今年政府提的增长目标是5.5%,这是在高基数基础之上的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目前的潜在增长水平大概是5%—5.5%,5.5%的增长速度是潜在增速比较靠上的部分,通俗地说就是要踮起脚尖蹦一蹦才能实现的目标,这是今年的任务。去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符合预期,下半年经济出现比较明显的回落,就是减速,三季度降到4.9%,四季度是4%。前几天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速是4.8%,客观来讲低于预期。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面临的困难局面并没有回避,讲了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给大家看两个数据,去年下半年经济为什么减速,减速到什么程度?黄线代表投资,蓝线代表消费,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消费确实在下行,但是下行更大的是投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指标是现价累计同比,还属于正增长,如果用当月同比,从去年7月份开始,固定资产投资实际上已经是负增长,到11月份负增长幅度相当大。除了2020年疫情刚开始的第一季度下降的幅度之外,以前没有下降过这么大。投资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位动力,其中两个重要的投资,房地产投资从7月份开始出现负增长,基建投资从去年4月份开始出现负增长。房地产、基建听起来离旅游业比较远,实际上很多旅游需求和这个是相关的。


经济下行的原因是什么?疫情首当其冲,包括现在也处在一个重要的关口。上海现在是怎么一个情况?正在和奥密克戎病毒做斗争。去年7月份以后出现了拉闸限电等情况,中央纠正了。我们要实现“双碳”目标,但不是用这个办法来实现“双碳”目标。供应链的冲击,像上游原材料限产涨价,缺芯、缺柜、缺工。疫情对接触性消费的影响,刚才胡部长特别讲到,旅游业过去两年时间遭遇到的冲击,应该是多年未有的;旅游属于接触性消费,首当其冲。从消费来讲,一般认为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接触性消费、服务消费下降幅度比较大,确实如此,商品消费应该不会下降幅度太大。但我们实际观察到,商品消费在去年下半年以后比服务消费下降幅度还大,原因何在?低收入人群收入不足,相当一部分低收入人群手停口停,消费受到影响。过去两年经济增速还能到5.1%,出口立下第一位功劳,是超预期的。当全球经济逐步恢复常态以后,出口也会恢复常态,一般很难超过5%。前些年出口曾经出现过负增长。


投资的下行既有短期因素,但是也有一些中长期原因。中国的基建一直是政府稳增长的抓手,但是现在到各个地方去看,搞基建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缺钱,一个是缺项目。缺钱是什么原因?包括中央发地方专项债,有时候地方政府也不是那么积极,为什么?地方隐性债务负担已经比较重了。缺项目,好的项目,能赚钱、现金流好的项目不多了,这都反映了基建行业有效投资需求是在下降的。


房地产投资在过去两年时间对中国稳增长起了很大作用,我们讲韧性很强,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负增长,最近有所回升。从中国房地产实际需求的角度来讲,大概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历史需求峰值。最近几年之所以还不错,因为都市圈城市群带动了一部分需求。房价不是什么地方都涨,鹤岗没涨,深圳在涨,杭州在涨,北京在涨,这些城市属于都市圈城市群拉动人口增长的地方,但是这种潜力现在也到了一个平台期。房地产这轮下来再想回到过去的水平不可能了。但是我们并不认为房地产负增长是正常的,还会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但是百分之十几的增长速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它要经历一个着陆过程,但应是软着陆,不要硬着陆。


现在经济低迷,下行压力比较大,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呼吁最多的是什么?货币政策、降息降准、财政补贴,这些措施我们已经采取了。我今天特别想强调,货币财政政策确实能做一些事情,但是一定要搞清楚它不能做什么。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增长是靠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撑起来的吗?如果宏观政策有这种功能的话,那美国也可以是高速增长。你不能说美国货币政策水平就一定比中国低,坦率说我们很多还是跟着它学的。它为什么不能有中国这么高的增长速度?因为美国与中国已经不是同一个增长阶段。我们之所以能有这个增长速度,我们有结构性潜能。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结构性潜能,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出口等等,但是这些东西都在减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带动经济增长,下一步重点放在什么地方?


货币财政政策主要起一个稳定平衡作用,真正的增长动力是结构性潜能。什么叫结构性潜能?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经济体在消费结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城市化进程中所具有的结构性潜能,现在人均收入过了1万美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中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按现价美元算,3万—4万美元。由1万美元到3万—4万美元,这就是我们的结构性潜能,简单地说,就是发达国家已经做过的,我们现在正在做,而且完全有可能做的这种潜能,就叫结构性潜能。“十四五”期间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我们必须要找出和中国经济中速增长相匹配的新的结构性潜能。


什么是新的结构性潜能?我们提出“1+3+2”结构性潜能框架。所谓的“1”就是以都市圈城市群发展为龙头,为中国经济下一步中速高质量发展打开空间。我们做过测算,中国经济今后一些年百分之七八十的增长都在都市圈城市群范围之内。今天不可能展开讲,我就讲三点。首先,大家注意观察,房价在什么地方涨?第二,中国人口流动到什么地方去?第三,中国的创新发生在什么地方?这都是和都市圈城市群发展直接相关。


所谓“3”是指在实体经济方向,补上我国循环经济过程中的三大短板,补短板讲了很多年,现在补新的三大短板。第一,基础产业效率不高。包括能源、交通、物流、金融等等,基础产业领域还不同程度存在行政性垄断,效率不是那么高。第二,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大。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有4亿人,我们提了一个目标,能不能到2035年再翻一番,达到8—9亿人口,这样我们的消费、投资、经济增长才能上的去。其中旅游最多的就是这部分人。第三,基础研发能力不强。这些年讲卡脖子,卡在什么地方?直接看到的是不少具体技术,深层的是源头创新。在科学前沿,我们能不能出诺贝尔奖级的科研成果?相信我们一定会出来,其实我们也不一定非要拿那个奖,关键是那个水平的研究你应该有。我们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三个大的短板怎么能够补上很重要。


所谓“2”是以绿色经济和数字发展为两翼,不仅仅是中国,欧盟讲疫后复苏,两大支柱也是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中国在这个领域当中是后来者。与过去不同的是,在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领域,我们有些地方在跟跑,有些地方已经是并跑甚至领跑,这是过去没有的情况。我们应该把这个优势利用好。


“1+3+2”的结构性潜能,通俗说就是一个龙头引领,补足三大短板,两个翅膀赋能。为了释放这些潜能,应该搞一些什么样的改革或者政策调整?我就点点题,不具体展开讲。


人口流动,特别是农民工进城。一些农民工,包括今天咱们会场中午吃的饭菜是谁种的,饭是谁做的,现在离了农民工行吗?有人可能在这儿工作几年十几年,问他今天晚上住在哪儿?能不能给这部分人一个比较体面的、过得去的居住条件,还有户籍问题能不能解决。


都市圈范围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农民宅基地向集体组织外部流转,这些问题能不能做一些探索?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议。十八届三中全会讲得很清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国有土地同价同权同等入市,宅基地总的方向还是要探索逐步流动起来。有些人担心宅基地流动以后,有些农民拿上这个钱喝酒,晚上住在哪儿?没地方住了,这个社会还稳定吗?还得有一块地。这个观念放在十年前是对的,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的最后一块阵地,具有社会保障的功能。但是我们现在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建设起来了,已经有比一块土地保障更好的办法。土地流转获取的收益,应首先解决相关农村人口的社保问题,包括安居房问题,即使他把酒喝了,晚上也有地方住,其实那种人很少,100个人里面就一两个,其他人不会干这个事的。问题是你让它流转起来以后,农民的收入能够增加,特别是很大一块财产收入,同时推动城乡互动、融合发展。


都市圈城市群的轨道交通建设。什么叫做都市圈?在核心城市周边建上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小城小镇,可以用轨道交通连接起来,将带动一部分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


数字技术潜能也比较大,怎么与实体经济相融合,要探讨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我注意到旅游业中的线上旅游,用3D技术让你身临其境,能在线上看,不到现场去,对旅游业到底是有利还是不利?旅游行业是线下服务、现场服务。线上一看这么好,到现场去感觉肯定还是不一样的,也许会增加它的吸引力。刚才胡部长讲得非常好,到了陕西以后,泾渭分明就不是书上的词,而是身临其境,数字技术在这方面大有可为。还要推动数字创新,数据的产权保护和利用。最近全国政协正在搞这个研究,大家关心数据流通中的数据安全问题,怎么解决好?现在有隐私计算技术,兼顾数据的安全和利用,推动数据资源的流通和优化配置。


扩大消费方面,基本公共服务要保基本,市场化高质量供给上水平,包括旅游提升消费水平,推动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的转型升级。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战略,重点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推动更多的低收入人群进入中等收入群体。


关于地方政府的发展目标,今天在座的线上有很多地方的同志,我以为要适当做一些调整。


过去很关注总量指标,以后更多关注人均指标,特别人均收入过了1万美元以后,要讲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产出、人均消费等这些指标。


将物质资本投资转向人力资本投资。消费越来越重要,包括旅游消费,在认识上要有一个转变或提升。以后把这个消费可以理解成另外一种类型的投资,什么投资?人力资本投资。过去一讲消费,温饱问题没解决,吃饱了再说。现在吃饭问题基本解决了,向更高的水平提升,提升人力资本。比如旅游业,到各个地方以后,有些人可能就变成投资者,至少长长见识。旅游业实际也在培养人力资本。胡部长刚才讲培养人才,这本身也是人力资本提升,把旅游业的人才培养起来,然后再去发展旅游业,更多人参与旅游,那是在培养全社会的人力资本。


我们以前比较注重一些数量的指标,以后要关注结构性的质量指标,比如技术含量、生产力、碳排放、基本公共服务等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指标体系。


谢谢各位!


本文根据大会速记稿整理


作者 | 刘世锦

来源 |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

标签:
快把新闻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相关文章

还可以输入200

声明:旅业传媒的原创内容欢迎转载,但在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旅业传媒“公园五号”,否则我们将追诉相关责任。本站未特别标注的新闻均系转载官方媒体或其他网站,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请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关注“旅业网”,或搜索微信公众号“旅业网”,了解旅游行业动态及价值资讯。旅业传媒,引领行业创新发展的媒体集群。
欢迎业界朋友注册成为会员、投稿,与业界分享您对行业的理解和认识。